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方子箴癸亥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五
三日三易舟,滩行亦何驶。
一笑泊韶州,故人有方子
徒步入道衙,酒间狂论起。
岂仅快合并,意在相切砥。
别后三展书,一书必累纸。
诗思风云驰,进道天若咫。
由衷实平朴,旁观诧奇诡。
君本静者性,掉鞅词坛轨。
一官作监司,千里肃纲纪。
方展济时略,非不荣且美。
顾其澹荡怀,甚厌时俗靡。
古心不入时,道战自策已。
性灵浚乃出,文字清见底。
吾衰成懒漫,兄事岂弟。
羊城本旧游,鹤艇(船名鹤头。)兹重舣。
新雨幸不乏,旧雨渐希矣。
所居半帆亭,君昔曾栖止。
不寂亦不喧,有竹兼有水。
徐家酒未涸,潘园花正绮。
云树渺相思,来帆天际指。
宋故显谟阁学士左太中大夫汪君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三四、《浮溪文粹》附录、《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二二、《翰苑新书》前集卷一○、《楚纪》卷五五、《骈语雕龙》卷二、《新安文献志》卷九四
建炎绍兴閒,大盗据中原,群恶啸亡命相聚为寇,于是环四海为盗区矣。
天子慨然仗一剑出入兵閒,禁暴除残,拯溺吊凶于戎马喋血之馀,以建中兴之烈。
当是时,显谟阁学士左太中大夫新安汪公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一时诏令往往多出公手。
凡上所以指授诸将、感厉战士、训饬在位、哀悯元元之意,具载诰命之文。
开示赤心,明白洞达,不出户窥牖,而天威咫尺,坐照万里,学士大夫传诵,以比陆宣公
居亡几何,权臣树党,除不附己者,公亦抵罪,斥居永州
积十二年,更四赦,不得还。
閒遇胜日,幅巾履,登西山,循钴鉧潭,入愚溪,并湘流,沈文以吊古人,而自肆于山水。
年益高,文益奇,诗益工,笔妙精深,与柳仪曹相望于数百载后,文章格力与之相上下,何其盛也!
公既没,诸孤护丧归葬,且致公治命,属余铭。
余与公游四十年,知公为审,乃序而志之,系以铭。
公讳藻,字彦章姓汪氏饶州德兴县人
曾祖震,太常丞,赠光禄卿
祖宗颜,尚书都官员外郎,赠中大夫
考谷,奉议郎,赠少傅
妣越国夫人、陈国夫人,皆陈氏。
公自童幼已卓越有大志,学举子业既成,得《春秋左氏》、《西汉书》读而好之,锐意欲与之并。
年甫冠,徒步游太学,有司第其文,屡出诸生上。
崇宁二年进士乙科。
琼林锡宴,酒半,上方赐冰,状元霍公端友公表谢,授纸笔,立就,如素习,一坐叹惊。
婺州观察推官
方待次,除宣州州学教授丁少傅公忧。
忧除,官制行,授从事郎、荆南府掌书记,不赴,改江南西路提举学事司干当公事。
代还,至京师,会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和进,喜事者集录为一大卷。
公适见之,拟和一章,属词用韵,句法清新,出众作之右,即日传布,诸公喜称之。
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改宣德郎
陈国夫人之丧,免丧,除秘书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再迁符宝郎,是岁政和八年也。
故相王黼顷与公为太学同舍生,不相中,比当国,黜公通判宣州
州将俗吏,公益不乐,上书请宫祠,得提点江州太平观。
寓家晋陵八年,终之世不用。
累转朝奉郎
公博学强记,自六经、百家、太史氏之籍,先儒笺疏、传注之书,兵家、族谱、方言、地志、星经、历法、佛老之众说,与夫万里海外蛮夷异域荒怪之序录,靡不记览。
山阴贺铸方回,知名士也,亦寓晋陵,聚书万馀卷。
公日从之游,多得所未见者。
凡伏腊衣食所须,尽以供笔札而录藏之。
其为词章,明于道德,达于世务,指事析理,引物托谕,驰骋古今,贯穿经传,该备众体,盖数十万言,自成一家。
公在江西徐俯师川、洪炎、洪刍有能诗声,自负无所屈,一日,师川见公诗于僧壁,唶曰:「此我辈人也」。
率二洪诣舍上谒。
既去,公曰:「骚人墨客,撚须琢句以鸣其不平耳,乌足尚已」。
至是数年,卒以大手笔称天下。
金华劝讲,石室䌷书,典册施之朝廷,乐歌荐之郊庙,鸿文硕学,暴耀一世,人知其名,家有其书。
而诗律高妙,兴寄深远,亦非近世诗人之所能及。
渊圣登极,召为尚书屯田员外郎,旋改礼部,进太常少卿起居舍人
今上践祚,转朝请郎
召试中书舍人,赐三品服。
大驾狩维扬,诏中书后省潭州进士何烈,烈对策称「臣」,台疏论列非所宜言,公与滕康、卫肤敏三舍人俱罢。
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
明年,复召为中书舍人,擢给事中兵部侍郎侍讲直学士院
公草高丽答诏,上顾辅臣,称公得代言之体。
久之,丽人谢表至,上复称公。
真拜翰林学士,以所御白团扇亲书「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绅荣之。
累转朝议大夫
公自登侍从,属时多故,感怀恩遇,凡所建请皆当世要务。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高位崇秩,子女玉帛,已极富贵之欲,而根据盘互,浸成外重之势。
陈所以待诸将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公策。
又言:「宣和诸臣交通贵倖,一时误恩,官有至银青光禄大夫者。
台谏极论,方就镌褫,诏墨未乾,而建炎恩宥又当甄复。
盍依祖宗法,至中大夫而止」?
论駮数人,国论以为允。
又言:「太上皇元符以来,至上建炎之元,并无日历,可谓阙典。
古者有国必有史,有史必有官。
汉法:太史公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
自唐至本朝,亦以宰相监总国之重事,愿留圣心」。
上欣纳。
翌日,辅臣请择所付,上曰:「无以易藻矣」。
寻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领日历如故,公蒐揽阙文,参稽众论,远至闽蜀数千里外,近在寓公寄客之家,或具公移,或通私书,旁搜博采,远近毕至。
分设科条,以类诠次,才十二三,移知抚州
岁馀,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
翰林侍读学士范冲疏言:「日历国之大典。
比诏汪藻纂集,更涉岁月,稍见功绪。
书未成而中止,积久散逸,后人益难措手矣。
今方就閒,可降诏令依旧纂集为一书,裨三朝文物著在方册,非小补也」。
于是有旨复命公,许辟官属二员,赐史馆修撰
餐钱辞不受。
书成,凡八百册,上之。
上遣使赐茶药二银合,进官二等,加中大夫,除显谟阁学士、知徽州
公前后典六州,先惠爱,重名教,有古循吏之迹。
唐颜鲁公尝为湖州刺史,公建言:「昔章圣皇帝幸亳,次睢阳,亲屈尊,临见双庙,旌巡、远异代之忠,以风厉天下。
颜真卿叱叛臣李希烈而死,庙食吴兴,距行殿不能百里,宜蒙褒异,以增忠臣义士之气」。
诏从之,赐号忠烈
诏下,公大治祠屋,书榜揭之。
郡有籍录朱勔窗户数十种,丹漆之光可鉴,寮吏请为州治楼观之饰,公曰:「吾葺鲁公,可用也」。
轮奂一新,州人大说。
徽州学舍敝小,方议改筑,公尝为文记镇江府学之成,州将程迈以白金致馈谢,公报曰:「比葺郡学,费无所从出,而饷金适至,已付诸生
今拜赐矣」。
又斥公帑之赢续之。
落成,为一方壮观。
左太中大夫
十二年,知泉州
殿前司大校蒐,选禁卒之伉健者,移州具资粮遣送,公曰:「州并海,宿兵数百,所以备非常」。
留不遣,驰奏驿闻。
大校怒,以语侵公,免符下,乃已。
移知宣州
阅月,改镇江府
镇江自经建炎之乱,岁输上供米率不如数,转运使按视,计仓粟之在存者尚负数万,尽扃钥而去。
军食不继,官吏忧窘,不知所出,而公适至,命破鐍给之。
诒书使者曰:「官军张颐待哺,米在廪中而不予之食。
群黔饥饿亡聊,虽锢南山犹有隙也。
辄以便宜开发,老守重得罪,不敢辞」。
会言者谗公而罢。
论奏不已,落职永州居住。
更七八年,感风痹,乞致仕,不许,竟卒于永州寓舍,实二十四年六月癸未也。
享年七十六。
积官至左太中大夫,爵新安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实封一百户
公没后二年,诏复显谟阁学士,官其二子。
公性乐易,不事藩饰,以峙声名。
至居官任职,则矫矫然不轻为然诺者也。
不喜殖财利,荣贵三十年,无屋庐以居;
有田阳羡,亦不足以卒岁。
而嗜书学古,老且病,犹不去手。
大珰梁师成用事,小人朋附,目为隐相。
武人吴可者,师成许以能诗,至出入卧内。
公罢符宝,可过公,致师成意曰:「闻名久矣,幸不鄙过我,禁从可拱而俟也」。
公谢不往。
客曰:「吾曹望隐相之门如在天上,召而不往,何故」?
公曰:「若使我辈与可辈为伍耶」?
守湖日,朝廷和籴米六万馀斛,公视六县民力所堪,镌三之一,而上书自劾。
诏勿问。
居岁馀,户部被旨,降本钱复籴数万斛,岁适大稔,物估相当,如数而办。
例进一官,公曰:「吾尝以减籴待罪,幸蒙恩贷,今岂可复受赏耶」?
三辞,卒不拜。
海船次泉,阇婆国王附送龙脑数百两为公寿,公却之。
或曰:「异国之王,因舶商致方物,修故事,不可却也」。
公饬送公帑,一铢不取。
公于辞受类如此,亦以故,遂多龃龉于世。
始,公在太学,与王黼有纤芥,后入相,嫌恨不除,竟坐废斥,而言者指公为党,黜居永州,累赦不宥,卒厄于穷裔以死。
虽然,朝愠暮喜,乍贤乍佞,初若一鬨,然曾未转盼,已如潦水之归壑;
而高文大册,垂世传后,与古作者并列于图书之府,圣主亲揽,追录故侯,复还旧物。
得丧相除,孰与公多?
公之文,有《浮溪集》六十卷行于世,《后集》若干卷,《裔夷谋录》三卷,《青唐录》三卷,《古今雅俗字》四十四篇。
公尤工大小篆,得李斯、阳冰用笔意。
元配淑人赵氏,今配淑人庄氏,皆前卒,葬于常州宜兴县阳蔡后坞。
二十五年十二月乙酉,诸孤奉公之丧,合葬于二淑人之墓。
子八人:男曰恬,右从事郎
曰悟,右宣教郎、新差知婺州金华县丞
曰恪,右承事郎
曰憺,曰懔,曰憘,并右承务郎
曰愇,未仕。
女适右迪功郎庄圭。
孙男女十三人:男曰文举、岩举、皋举、伯举、贤举。
女适左奉议郎严康朝、进士庄霆、庄霈,馀尚幼。
新安汪氏之徙鄱阳,盖已久矣。
自曾祖至公,四世皆以儒学中进士第,而公遂以文章大显于时。
德兴田园悉推予其兄,以郊祀恩任其弟之子怡,而公子至今有未仕者。
元丰己未少傅公为泉之晋江丞,而公生后六十三年,公刺泉,入竟,恍然悲喜,太息曰:「城郭是矣」。
陈秀公生于镇江,后建镇江节,筑大第居焉;
泉实公始生之所,山川之灵,钟为人英,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铭曰:
赫赫我宋,崇雅右文
藩饰万物,如岁之
治具炳然,监于二代。
儒先酋酋,光明硕大。
伟欤汪公,德配先民!
学窥圣域,文媲皇坟。
芸省雠书,螭坳珥笔
论经石渠,坐五十席。
言西掖,视草北扉
涣发大号,雷动风驰。
持橐剖符,出使入侍。
今之名臣,古之循吏。
风流儒雅,慈惠之师。
六州之氓,途咏而思。
谁私党雠,乃谗乃逐。
投畀荒裔,一斥不复。
斗野之南,光气烛天。
埋藏不没,至宝在焉。
扰扰万生,趋死一轨。
百鍊之英,有化无死。
巍巍昂昂,命世之儒。
流传海内,公有遗书。
铭公于石,石磨可磷。
公名下磨,为万世准。
颜鲁公茅山李君碑戊午 清 · 翁方纲
 押先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五十一
颜公变法非丹铅,轩乎正气皆神仙。
麻源写罢坛石记,墨花碧涌东池莲。
李君廿载嵩阳梦,阳台句曲风翩然。
资州集易十卷外,谁从正议闻三篇。
释文序录陆中允郭象所以先沈旋
一家词旨摭名实,隶法敢越家尊前。
采真游迹事非远,忠孝一贯诚拳拳。
杜陵晚闻多妙教,肯比王屮头陀镌。
无名强名叩虚牝,不为不虑离言诠。
想公运思入微处,存存定力玄乎玄。
此是先生洞经诀,松石翠拱芝茎鲜。
瓶香甘露渺何许,擘窠一气回杓躔。
螭蟠三百六十载,霅溪沈记重扶椽(是碑之立至绍兴丁巳沈作舟重立,正三百六十年。)
又三百年石竟毁,至今瓦砾求珠渊。
我昔古苔寻断迹,寸珉尚辨蛟龙缠。
岂知旧本贉躞出,郁郁千岁苍藤坚。
公书本用长史法,褚势尽得欧虞全。
直木曲铁不传秘,金镕玉栗中锋圆。
晚穷一原技进道,上溯二篆人参天。
吾于此得楷隶髓,华阳真迹同精研。
缔怀真人上清馆,吹笙鹤梦风松颠。
坛碑真本傥得觌,顾何亭林义门。)二叟契语传。
咄哉弇州轻比儗,何止筋骨开诚悬。
隆池卧庵那悟得,梅庵偈转茶瓯烟。
北点绛唇 明 · 汤显祖
 出处:六十种曲 还魂记 第二十三出
判官丑鬼持笔簿上:十地宣差。
一天封拜。
阎浮界
阳世栽埋。
又把俺这里门程迈
寄题洪州潘延之家园清逸楼 北宋 · 郭祥正
南昌城潘令宅,清逸楼高二千赤。
斜飞四角河汉躔,密排万瓦鸳鸯碧。
楼中至乐无人知,扫尽寰区别名迹。
霜华吹月雁横空,湖水浸天秋一色。
橹声断,渔歌起,西山却在芦花里。
行客纷纷嗟白头,缨尘不解沧浪洗。
爱君年少先拂衣,古人归去无今时。
上有明明垂衣之尧舜,下有错落(道光本作落落)戴主之皋夔。
湟中不用一箫取,缭绕驿道通犍为
更看牧马天山草,澡心雪耻幽燕儿。
朝廷大业昔未有,志士独往吾何讥。
彭泽步兵,回首晋道方飘零。
丝桐欲弹悲思盈,岂如潘令逢升平。
倚栏一醉弦索鸣,红绡燃蜜烂华星,玉人舞彻东方明。
题抱黄洞景德观(观有道士姓竺,三十年不出门) 北宋 · 郭祥正
 押先韵
晋道昔纷乱,志士多学仙。
乃愿脱尘网,毕身飞绛烟。
卓彼抱黄子,遗迹兹山巅。
地灵无恶木,杉松碧参天。
四时不变春,脩脩女萝鲜。
下有白鹿卧,上有青猿悬。
微风五音奏,不假朱丝弦。
来者迭宏构,深门秘真筵。
馀芳考金刻,眇末期羌肩。
回念时运泰,岩谷无逃贤。
寓游足以乐,携壶谩思玄。
黄冠四五辈,达者余所怜。
未尝诣州府,白发犹侵颠。
而况尘中人,欲以永岁年。
聊书一日事,继之逍遥篇。
乞拨还陈照等人兵奏状1132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二、《梁溪集》卷六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统制官任仕安劄子:「契勘仕安所统军马,元有统领官陈照、马准下人兵共为一军,计二千八百馀人。
宣抚使司劄子,备奉圣旨指挥,于辛企宗下拣选精锐共成三千人,付仕安存留福建路弹厌;
未曾拣选间,蒙宣抚司就差陈照、马准于南剑州驻劄。
续于三月初五日宣抚司劄子,备奉圣旨,改差仕安带所部军马随逐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前去潭州之任,其陈照、马准亦是仕安所部之数。
近承福建路安抚司将陈照、马准下人兵一千五百人别作一项,申乞存留福建,朝廷不见得系仕安所部之数,已依所乞。
窃缘陈照、马准下人马,皆是仕安使唤惯熟之人,如拨留福建,仕安所部人兵见在止有一千三百馀人,显是军少,不成军伍。
今来朝廷已差申世景下军马前来福建,近已入境。
欲乞申明朝廷,将陈照、马准下人马依旧拨还仕安军中部领,随逐荆湖、广南宣抚使司前去,庶得合成一军,讨捕盗贼,不致误事」。
寻牒福建路安抚司会问因依,据知福州福建路安抚使程迈公文:四月初二日枢密院绍兴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劄子:「据福建路安抚司申奏:『契勘本路事平之初,人情未安,生计未备,兼建州之民素多凶悍,乍得放散归业,未肯甘心陇亩,窃虑依前啸聚,乞存留马准、陈照下人兵一千五百人,及别无近上统制官弹压,乞别选精锐一千五百人前来,通陈照、马准下人兵,共作三千人,于上四州军屯泊』。
右奉圣旨,令武功大夫神武军统领申世景将带所部人马前去福州驻劄弹压,并已差陈照、马准军马并福建路安抚司节制」。
又准枢密院四月二日劄子:「枢密院奏,勘会已降指挥,令神武前军统制申世景将带所部人马前去福州驻劄弹压。
契勘申世景本部止是一千二百馀人,窃虑数少,缓急使唤不足。
右奉圣旨,令单德忠带领本将官兵随申世景人马前去福州驻劄,权隶申世景下使唤,候到本州,安抚司节制」者。
右,臣契勘任仕安下元系统领官三员,陈照、马准、李建,共计人兵二千八百馀人,合成一军,是任仕安所部。
昨降指挥,同存留福建路安抚司节制,分拨任仕安、李建在建州驻劄,陈照、马准在南剑州驻劄。
二月八日尚书省劄子,除臣荆湖南北等路宣抚使,就韩世忠下拨高举一项人马八百馀人,随逐前来之任。
续准尚书省劄子:「枢密院奏,勘会已降指挥,令李某将带高举一行人马前去潭州之任,窃虑韩世忠下阙人使唤。
奉圣旨,以差任仕安将带所部军马随逐前去,其高举一行依旧听韩世忠使唤」。
省劄既到之后,福建路安抚司却将统领官陈照、马准下人兵别作一项,陈乞存留福建不声说元系任仕安所部军马,致朝廷不见得前项事因,已依所乞存留。
统制官陈照下计七百八十六人,马准下计七百一十四人,除两项存留外,任仕安李建共止有一千三百馀人,显是单少,分拨部伍不行。
今来朝廷已再差申世景、单德忠两项军马约二千馀人前来福建
伏望圣慈特降睿旨,将统领官陈照、马准下人兵依旧拨还任仕安所部,庶几稍成军容,实系国体。
瓯粤铭1131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三、《梁溪集》卷一四二、《舆地纪胜》卷一二九、嘉靖《建宁府志》卷二○、康熙《建宁府志》卷四二、乾隆《福建通志》卷七三、《闽中金石志》卷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建炎四年秋,瓯贼范汝为啸聚回源,统制官李捧帅师轻进而没。
朝廷遣官招抚,乃请留屯万人,贼势益张,陵轹郡县,莫敢谁何。
群盗歆艳,环视蜂起。
绍兴改元之冬,遂据建城以叛,部勒党与,焚掠诸邑,破邵武,犯南剑,气燄炽甚。
福帅程迈以闻,上命左中大夫、参知政事孟庾为宣抚使检校少师武成感德军节度使韩世忠副之,总神武兵步骑三万,水陆并进。
既次近境,贼犹抗拒;
屡战屡捷,径薄城下,犹负固不服。
攻围累日,乃始克之。
仰体仁圣好生之德,宽释胁从,老稚士女,案堵如故,剿殄贼党,以钜万计,分遣偏师,扫荡巢穴。
馀盗以次讨定,一方敉宁。
惟瓯粤为天下至险,其民尚气而好斗,胁以盗威,失其常产,相挻为乱,自相屠掠,不可胜数。
及王师削平,其徒尽歼,诛杀之惨,必有所致,非偶然也。
议者谓愚民不知逆顺之势,因循至此。
而释氏之流,则谓瓯俗生子仅留一二,馀悉溺之,二百年间所杀几何,因果报应,理固宜然。
二说虽殊,实相表里。
原其不明君臣之义,盖缘不笃父子之恩。
孝慈忠义,本由一心,更无别法。
平居于父子之间无虎狼之仁,则临变故之际,责其守节不为乱,岂可得哉!
乐羊食子之羹,而文侯疑之;
易牙杀子以适君,而管仲非之。
于所厚者薄,则无所不薄,因果报应又不论也。
避地闽中,具见始末,欲以药石之言明著劝戒,稍革其风。
乃作铭曰:
人之大伦,惟君与臣。
尊卑既定,其谁敢干。
闺闱之内,父子天属。
德惟怙恃,恩在鞠育。
为父戕子,为臣叛君。
逆道背理,何以为人。
鬼神所诛,天地不祐。
刀兵剪屠,其孰能救。
相彼瓯粤,民俗剽悍。
负气尚勇,轻生喜乱。
巨盗挻之,蜂附蚁从。
曾未期年,同恶内讧。
王师之来,如雷如霆。
讨叛舍服,千里震惊。
锋猬斧螳,犹敢旅拒。
转战逐北,婴城自固。
怒其鷇麑,以抗乔岳。
翘其萌芽,以傲霜雹。
肥牛偾豚,一举碎之。
宥彼胁从,剪其鲸鲵。
凶徒逆俦,尸相枕藉。
天威所临,敢有违者。
君臣以义,父子以恩。
克笃父子,乃明君臣。
咨尔瓯民,自今以往,爱育子孙,尊君亲上。
焚尔甲胄,折尔戈兵。
服勤耒耜,以保尔生。
孝慈以忠,砥砺名节。
勒铭山阿,敢告耆耋。
赵令懬转行太中大夫词头状绍兴四年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一、《华阳集》卷一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七
右,臣契勘元丰更定官制,以左、右谏议太中大夫秘书监中大夫
虽两官相去一间,然官制既定,则谏议侍从也,秘书监庶官而已。
吏部法,自承务郎以上应迁官者,至中大夫止;
太中大夫,非侍从官不得转行,谓之碍止法。
令懬中大夫,庶官寄禄,至此极矣,而辄得转行太中大夫,则是以庶官超转侍从,于法有碍。
且自崇宁大观以来,士风不竞,叨官窃宠,往往不循资序,遂至纪纲大坏。
陛下慨然念治,将欲大变其俗。
故前日冒滥之人,大者追夺,小者审量,中外有识之士,方窃欣幸,以为自是复守祖宗之法。
今乃令懬之故,更违旧章,超迁官秩,臣所未谕。
夫国家之法,所以公天下也。
使令懬得以超越转行太中大夫,非唯名器可惜,亦恐方今天下官至中大夫者不少,若其间苟得无耻之士,他日引此为例,欲与之则冒滥之弊复蹈前辙,欲不与则是以朝廷官爵独私于令懬,非所以示四方也。
议者谓陛下慎睦宗族之道,固当以此昭示至恩。
然臣以为祖宗之法,所以垂宪后世,正须谨守,岂可以私亲而辄废哉?
令懬在宗室中廉声不闻,昨居福州,于太守程迈处关说公事,尝为大吉院僧求院住持,获赂不满意,遂兴诉讼。
近差知泉州,泉人知其贪而畏其来,今又改除别郡。
夫贪惏如此,而必使之治郡,不知其人果能为陛下安养百姓乎?
又况令懬既得转行太中大夫,则阶官便为侍从,改除他郡,合冲庶官,知州遂成见阙。
此为令懬谋则巧矣,其如公议何?
臣恐侥倖之门一启,后来者不可杜绝。
欲望陛下将令懬转行太中大夫知州差遣指挥特赐寝罢。
所有词头,臣未敢撰述。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参寥子(六 以下俱颍州1091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二、《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一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两得手书,具审法体佳胜。
辩才遂化去,虽来去本无,而情钟我辈,不免悽怆也。
今有奠文一首,并银二两,托为致茶果一奠之。
颖师得书,且喜进道
纸尾待得闲写去。
馀惟万万自重。
岁暮感怀三首 其一 己亥 清 · 江湜
 押纸韵 出处:伏敔堂诗录卷一
年长心易怯,薄植苦难恃。
诚恐加我年,悠忽仍如此。
古人六十化,进道焉知止。
喟我秉不才,守拙实所矢。
少长逼饥寒,揣摩希禄仕。
澹泊诚未能,趋营亦自耻。
无成逮十年,日月倏如驶。
出处两相违,惭愧马牛齿。
乞令程迈置场收籴秋米奏绍兴八年十月 宋 · 萧振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一、《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之二三(第六册第五五二○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六二六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二、《文献通考》卷二一
窃见朝廷支降见钱,付经制司收籴米,访闻发运司程迈却一例抛降数目与诸州。
如此,则诸州不免抛下诸县诸县科与百姓,是百姓比年例又添一番科率,即非今来创置经制司务欲富国宽民之本意也。
经制一司,张官置吏,止为收籴一事,如何只抛与诸州,坐责成效?
乞下程迈,令本司别自选官,置场收籴,或委逐州知通选差见任官,不得分抛及亏刻骚扰、留滞邀阻并加耗等事。
朝奉大夫致仕李君迎墓表庆元三年1197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二、《平园续稿》卷三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河阳济源多名族显宦,张氏、李氏实相甲乙,通婚姻。
南渡后,祖母秦国张夫人每与李氏子弟笃叙亲好,予于其间敬爱两人:曰随,字可大,廉介谨饬,治县有声;
而其族弟讳迎,字彦将,行安节和,恬于进取,予尤重之。
可大没已五十年,彦将下世亦二纪,念之不忘也。
彦将之子数求予表先墓,乃追纪闻见而考信行状之说如左。
李氏胄出宗室汜水,本朝有讳感者以儒学起家。
至君曾祖章继擢进士第,以太常少卿致仕,赠少师
祖百朋,中奉大夫致仕,赠少傅
父弼儒,右中奉大夫、直秘阁致仕,赠少师
妣姚氏、曹氏、赵氏,秦、魏、楚国夫人,君姚出也。
钦宗登极,秘阁两浙转运副使,君以捧表恩补将仕郎,调婺州税院发运使檄应办王德军钱粮,循从仕郎
故相赵忠简公豫章,辟知靖安县,又从金陵行宫留守准备差遣,历温州军事推官
程迈、梁汝嘉闾丘昕号吏师,皆以侍从出守,事多委君。
程当岁莫移闽帅,留至正月,以荐章授君乃解印。
录事参军老而贫,已代,为嬖吏所持。
君械系掠治,吏叩头服罪,同僚咨美。
举员应格,改右宣教郎知临安府钱塘县
岁旱,留运河水溉民田。
会金国使至,漕臣谕君撤坝通舟,君固请留其半。
漕怒,捃摭无所得,至用前政陈炳皇城砖事劾君失政,坐是罢。
起知湖州归安县,外艰不赴。
婺州金华县、提辖行在杂买务杂卖场,郊恩赐银绯。
求外补,充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再为提点铸钱主管文字。
乾道初代还,时相洪文惠公与君有旧,君资历当为二千石,才得通判临安府。
朝市浩穰,非所好也,乞易明州
浙东总管曾觌以代邸恩数荐进人才,其门如市,知君京洛故家,屈意愿交,寻召还,人谓必有里言。
秩满,即袖牒从太守丐保明奉祠,竟主管台州崇道观
归寓湖州新市镇萧寺中,手抄圣贤治心养性之要,时时赋诗自乐,类成百篇。
旧藏画像惟肖,淳熙改元之六月自题赞百馀言,其略曰:「三仕三已,应缘而止。
一丘一壑,倦游而归。
耳目口鼻,画史或得其彷佛;
至于超然物外,彼亦安知其端倪也耶」!
俄遇微疾,沐浴端坐而逝,是岁九月丁未也。
予始悟自赞之意云。
享年七十有二,明年正月己酉,葬于湖州乌程县三碑乡金山秘阁墓之左。
以子升朝,累赠中奉大夫
妻令人周氏,永嘉名士周行己恭叔之女。
恭叔京师,与秘阁善,君未弱冠,风度凝远,能文辞,善谈论,故以女归之。
后君十一年,年八十三而卒,祔君以葬。
四子:结,故朝奉大夫尚书度支员外郎总领四川财赋军马钱粮
综,早世;
绂,故从政郎平江府司法参军
绮,今为从政郎新泰州如皋县
女二人:宣教郎王光达、朝散大夫新知真州张颜,其婿也。
孙男七人:大成,新池州青阳县尉
大雅,新宁国府太平县主簿
大均,新高邮军兴化县,皆迪功郎
次大有、大鼐、大亮、大伦。
孙女七人。
秘阁之没,君二子当受遗泽,其一逊弟之子,人服其义。
君洁静通敏,有可用之才,知己方在朝辄违而去之。
长子持节近甸,人以为荣,君泊如也。
惟荣辱得丧未尝屑屑胸次,故其终神识湛然,可以窥所蕴矣。
今诸子惟如皋在,即求表君之墓者,行状盖真州之文也。
庆元三年闰六月日,具位周某述。
满庭芳 因梦作 金 · 马钰
 押词韵第七部
时当春社,庵里闲眠。
梦魂飞上峰颠。
忽见山中神道,万万千千。
个个无些喜色,予闲问、因何惨然。
闻此语,便一齐大恸,却诉因缘。
某等当元学道,都缘谓,贪杯爱恋腥膻。
罚做灵只,以是失了神仙。
如今才方省悟,便见他、酒肉如冤。
须当避,劝先生进道,戒行精专。
乞进德爱身疏(二十三日)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三、《范太史集》卷一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二九、《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四
臣伏见陛下嗣位以来,端拱渊默,专意学问。
臣侍经席,于今累年,陛下天纵生知,圣德纯茂,接对臣下,日日如一,未尝小有差失。
此实上天眷佑皇家,保育生民,宗庙社稷无疆之福也。
恭惟太祖皇帝肇造区夏,栉风沐雨,削平僭乱,以立子孙万世之基,传之太宗,至于真宗,遂致太平
仁宗年十三即大位,章献明肃太后安定邦家,调护圣性,是以四十二年之间,德泽深结于民,天下至今思慕不忘。
英宗自藩邸入继大统,四海之内,同心爱戴。
先帝励精求治,宵衣旰食,躬勤万事,十有九年,不幸早弃天下。
陛下年始十岁,嗣登大位,当此之时,人心懔懔,忧危万端。
赖太皇太后保佑扶持,勤济艰难,斥退凶邪,登进忠良,诏令所至,百姓欢呼鼓舞。
数年以来,中外晏安,北狄西戎无不从顺。
此皆太皇太后之德也,臣不知陛下将何以报之?
臣窃思陛下所以报之,唯在于进德爱身而已。
陛下进德,则为太平高世之主,光显祖宗之烈,发扬文母之训,使天下之人皆欣然曰:祖宗之德,太皇太后之力。
如此,则岂唯皇天祖宗向佑陛下,太皇太后亦不虚勤劳矣。
陛下爱身,则无疾疢,不贻太皇太后之忧。
武伯问孝,孔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夫父母之忧,莫切于子孙之有疾疢,他日陛下有子,当自知之。
陛下若不进德,不爱身,虽极四海九州之养,亦未足为孝也。
臣自今秋闻外人言,陛下于后宫已有所近幸。
臣初闻之,不以为信。
数月以来,传者益多,或云已有怀娠将诞育者。
言之所起,必有其端。
臣诚至愚,不能不惑,故敢先事恳切言之。
陛下内承慈训,外勤圣学,方当祗畏以事天地,诚孝以奉宗庙,思六圣之勤劳,念帝业之艰难。
四方之人,无不延颈举踵,注目倾耳,观听陛下德业之光,名誉之隆,以想望太平,陛下可不慎哉!
今陛下未建中宫,而先近幸左右,好色伐性,伤于太早,有损圣德,不益圣体,此臣之所甚忧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言人少时血气未定,而先伤伐根本,则损寿考之福,故君子戒之。
陛下今年十四岁,而生于十二月,其实犹十三岁也,此岂近女色之时乎?
陛下上承天地宗庙社稷之重,守祖宗百三十年基业,为亿兆之人父母,岂可不爱惜圣体哉!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守身所以事亲也,爱身所以爱天下也。
陛下上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休戚皆系于陛下之一身,岂可不爱惜圣体哉!
《中庸》曰:「君子之道本诸身」。
未有不先爱身,而可以进道也。
陛下方向学问,躬儒术,欲为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君。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君,未有不勤而成者也。
昔先帝年十五六,讲学东宫,一言一动,天下传之,是以多才多艺,群臣莫及。
今陛下圣学,天下未有所闻,而先以嗜欲闻于天下,此臣之所甚忧也。
陛下有上圣之性,必行上圣之事,有上圣之位,必求上圣之名,岂可不爱惜圣体哉!
方今群臣之心,万民之情,正望朝廷如天圣以来,所愿陛下法则仁宗而已。
祖宗天下百三十年,如宝器之无缺;
陛下行纯德备,如美玉之无瑕。
臣窃为陛下宝之惜之,爱之重之,陛下岂可不爱惜圣体哉!
臣闻仁宗未纳皇后以前,未尝近幸后宫,是以气体康实,在位最久。
臣今观陛下气怯,恐不能如仁宗少时,岂可不爱惜圣体哉!
前世人君多所经历,乃能周知天下之情。
今陛下生长深宫,稼穑艰难未知也,人之情伪未见也,国家政事未习也,六经圣人之言未尽读也,前世兴亡之戒未尽阅也。
天下至大,万事至众,何所不关圣虑,岂可不爱惜圣体哉!
古人有言:「后宫盛色,则贤者隐处;
佞人用事,则诤臣杜口」。
陛下春秋鼎盛,方当崇经术,迩端士,敦尚素朴,屏去纷华,不宜先留意女色,使天下失望,以启小人之心。
何则?
陛下如好德,则贤人皆动其心,欲助陛下之德,而图天下治安,故于陛下有益。
陛下如好色,则小人皆动其心,欲奉陛下之欲,而图一身富贵,故于陛下有损。
贤人进则治,小人进则乱,人君所好,不唯系一身损益,系天下治乱,不可不慎也。
陛下于此二者,将何择焉?
汉成帝自为太子时,以好色闻,其后逸欲无节,终为汉室昏乱之主,汉之基业由成帝而坏,岂可不慎其细哉!
唐太宗欲纳郑仁基女,魏徵谏而止之。
宪宗时教坊使称密诏选良家子纳禁中,李绛上疏,乃悉还之。
文宗李孝本女入宫,魏谟谏,即出之。
古之忠臣爱君,必拂其邪心,防其嗜欲,置君于无过之地,使天下莫得而非议也。
人君所爱莫切于身,人臣亦莫切于爱君之身。
臣滥备劝讲,以辅导圣德为职,怀此忧虑已二三年,不能言于未然,致陛下已有声听流闻于外,此臣之罪也。
臣今若犹不言,他日陛下或专意声色,委权臣下,纪纲坏乱,政事荒僻,使天下以陛下为逸欲之主,则臣之罪岂可胜责,虽悔恨万状,何所及哉!
伏望陛下察臣之言,专精一意,强于学问,日新德业,无时逸豫。
事亲则思孝,居处则思敬,动作则思礼,祭祀则思诚,服用则思俭,养民则思仁,使人则思恕,心则思道,视则思正,当食则思天下之饥,当衣则思天下之寒。
陛下每思及此,而强学不已,则将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美,岂声色之可移哉?
惟陛下抑情制欲,以爱养圣体为先,则动植之类无不蒙福,生灵幸甚。
臣不胜拳拳爱君之心,干冒宸严,臣无任惶惧俟罪之至。
集贤院学士潞州朱公墓志铭绍圣元年五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五四、《范太史集》卷四三、《伊洛渊源录》卷七、乾隆《河南府志》卷九一、乾隆《偃师县志》卷二四
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
曾祖琪,赠卫尉少卿
妣宁氏,安陵县太君
祖文郁,尚书主客郎中,赠工部尚书
妣孔氏,河南郡太君,高氏,许昌郡太君
考景,光禄卿,赠太尉,妣宗氏,崇国太夫人,李氏,会昌县太君
公,太尉长子。
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
尚书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
得任子恩;
辞以与其弟,尚书益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调万年主簿,数假邑事,邑人谓之明镜。
程伯淳鄠县簿张山甫武功簿,与公皆以才名称,关中号为「三杰」。
临晋,以太尉疾解官侍养。
太师文潞公举公应制科,会仁宗登遐罢试。
丁李夫人忧,服除为虢略
丁太尉忧,终丧为修武
邑有牧地,民久侵冒转易,皆为税籍。
朝廷遣使案亩加租,总四万馀石。
公争之,得减万馀石。
修武废为镇,民以为不便,公力争不能得。
察访官欲奏留公领镇事,公辞之,改垣曲
他邑敛青苗钱,类以严督取办,公不笞一人,而输以时足。
代还,改著作佐郎
范丞相庆州,辟签书判官
枢臣荐公,得召对,神宗问所治何经,公对以少从孙复受《春秋》。
又问:「中外有所闻乎」?
公对曰:「陛下即位以来,更张法度,臣下行之,或非圣意,故有便有不便。
诚能去其不便,则天下均被福矣」。
用上殿恩,得签事河阳判官
吕丞相长安,辟签书判官
朝廷伐西夏,五路出师,雍为都会,事多倚公以办。
调发有非朝廷意而急于期会者,公每执白不从。
部使者怒,宣言将加以乏军兴罪。
公请督治岳祠以避之,亦赖吕公力护获免。
官制行,改奉议郎
代还,签书湖州判官,迁承议郎
今上即位,迁朝奉郎,赐五品服。
神宗山陵,韩献肃公守洛,奏公勾当山陵事,事以时集,人不知有大役。
司马文正公荐,召为左正言
首以辨大臣忠邪为言,又请天子燕閒与儒臣讲习,罢提举常平司官,不散青苗钱,广储蓄、备水旱,太学置明师以养人材。
论奏无虚日,多所荐达,人无知者。
太皇太后嘉公正直,问公:「民已苏息未?
爱民当如赤子,朝廷自非台谏公正执政得人,一人耳目何由尽天下事」?
又谕公:「荐贤不当避亲,避亲则有遗贤;
朝政阙失当安心言之,忽畏避」。
公自以遇二圣之知,夙夜竭力,知无不言。
时进退大臣,损益政事,公密勿启沃,多见施行。
左司谏,请罢遣使高丽,褒崇先圣,增锡土田,别异世袭。
论急务十事:一议官制,二罢保甲,三纠合宗室,四省浮费,五罢京师仓法,六汰冗官,七议河患,八慎数易吏以省送迎,九惩狱官惨酷,十禁淫祠,河北饥,遣公赈济,大发仓廪,所全活甚众。
左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除侍御史
议明堂,请天神悉从祀,诸陵荐新,复祖宗之旧,西戎疆埸不可许以城寨。
右谏议大夫,赐三品服。
请召讲官,便殿访以治道。
是岁旱,论救灾十事。
给事中
有诏幸后苑赏花钓鱼,燕群臣,会春寒,公请罢燕,以祗天戒。
其夏日食,上疏论修德应变,乞戒诸州谳狱,毋得为疑似之言。
以论事求补外,除集贤殿修撰、知亳州
数月,复召为给事中
刘丞相罢政守郓,公封还麻制,坐落职,复知亳州
岁馀,复修撰、知潞州,迁集贤院学士
绍圣元年三月辛丑晦,以疾终于官,年五十有八。
公天性纯孝,居太尉丧,庐墓侧三年。
事叔父尽其道,教诸弟以友爱,上下惇睦,靡有间言。
为人端厚方重,望之可畏,即之谦恭,虚己常若不足。
修身治家,居官立朝,与朋友交,一以至诚。
再守亳,亳人怀其德,为之立祠。
亳大饥,公开仓赈济,量口给五月而止,民无菜色。
在潞,以邻境荒歉,流民至者相踵,公劳来安定,日为食以食之。
一日食饥者,至暮不暇食,遂感疾,犹强视事。
未终前二日,亲祷雨,拜不能兴,忧民之心,瞑而后已。
初,受学于安定胡先生,告以为学之本,主于忠信,公终身力行之。
后又从程伯淳、正叔二先生洛阳,其所闻以致知格物为进道之门,正心诚意为入德之方,公服行之,造次不忘。
见善勇若贲育,唯恐不及;
见不善如避水火。
尝谓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唯孔孟为然,故力排异端,以扶圣道。
家资素厚,所取甚薄,仕至朝列,犹粝食不足;
后历清显,其自奉如故时。
娶王氏,卫尉寺丞恕之女,封寿仁县君
子男三人:纯之,假承务郎
二早夭。
四女:长适洛阳范镐,次适三班奉职时操,先公卒;
次适河中府教授程颖,次许嫁假承务郎王康民。
孙男二人:完,假承务郎
宏,幼。
有谏疏文集若干卷。
其年五月壬寅,葬河南偃师祁村北原先茔之次。
左朝奉大夫光逢与孤纯之请铭。
余昔友公于洛,又为僚于左省,公,余之所畏也,铭其可辞?
铭曰:
呜呼公掞,诚明笃实,行直而方。
居则慎独,靡有作辍,道学之强。
正色于朝,见义能勇,志气之刚。
我思古人,庶见来者,今也则亡。
其名在人,其事在史,愈久而
祁村之原,前洛后邙,永固其藏。
福州连江县潘渡石桥记1142年 宋 · 张元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芦川归来集》卷九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闽中统八州之地,重山复岭,绵亘联属,而傍海城邑,亦居其半。
大抵溪壑之交会,潮汐之吐吞,或汇为深渊,或激为奔湍,必曰蛟螭窟穴存焉。
设有舟楫,乘险可虞,恶少椎埋,得以邀留行旅。
徂秋,飓母飘烈,瞬息暴至,固使人惴慄震悼。
一旦雷雨晦冥,莫辨咫尺,凡问津者,皆病涉也。
皇朝嘉祐间莆阳蔡公君谟温陵,始作石桥万安渡,雄盛冠于东南。
丰碑岿然,大书深刻,邦人至今祠之。
其墨本流传,常在人耳目,自尔所至,多取规模。
然世间假修头陀行之流,往往藉此为奸,利囊橐,徒费岁月,迄无成功。
连江潘渡,本以姓著,先是里人林道夫等权舆其事,岁在乙卯,历四载,仅能凿石庀材。
已而僧资逸辈嗣之,既再期,会计所醵金共不满二百万,皆废于索址,随筑屡毁,沙水荡潏,涨落崩腾,莫之禦也。
道夫、资逸心志俱怠,辄弃去,又再期矣。
安抚使程进道适由永嘉移镇此邦,壬戌春二月也。
渡有候馆,公少休焉,谓此渡实罗源宁德、长溪三邑涂所自出,而车马如浙东、广右者络绎往来,念当积潦之患,与夫向所谓凡问津病涉者,诚不可无桥以济。
锐意是举,召知县事阮侯朝瑞,俾经营之。
侯思虑精密,善揣摩,用钩距,略不畀付胥徒,阴择所治号能住持僧数人者董其役。
又得净安之思显,授以程度。
思显坚忍通练,出纳惟谨,而畏督责,常踧踖救过不暇。
予窃怪侯乃能从容三尺之间,独仰众人乐从,有成如此,不其难哉!
然则是非毁誉,果可卜矣。
时当终更,夤缘以书来,求予为之记甚力,予将何辞?
姑缀缉本末。
阮侯名圭,朝瑞盖其字,是亦莆阳人云。
题汉玉璧乾隆癸未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九
土华盈手襞璘璘,大孔规圆制朴淳
进道不如先驷马,同心有若掷河滨
诚看特达经千载,言念温其见古人。
质以天全容以粹,世间烧染自纷陈。
西江月 金末元初 · 尹志平
 押尤韵
进道须凭笃志,收心慎勿狂游。
听予苦口劝同流。
莫待因循皓首。

绿发朱颜易改,青春白昼难留。
争如速悟便回头。
认取忠言善诱。
云居祐禅师语录序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山谷全书·正集》卷一五
佛言:我于一切法,无执报得,常光一寻,身真金色。
乃至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一一皆对妙因。
固知释迦、老子,不会祖师禅。
今有人灰头土面,而种种光明遍照;
卑湿重迟,而进道猛利,超过百万阿僧祇劫。
哆哆哩哩,而法音如雷如霆,慧辩如云如雨;
跛跛挈挈,而十二时中,遍往十方国土,调伏众生。
如来油花脱子,全无用处。
不可是超佛知见,倒用如来印也。
此语若传山北山南,必且怀疑起诤。
若问是谁,但向道,是云居祐老子
若有人问:言句内识此老子
言句外识此老子
不可道。
不即言句,不离言句,对诸方说如来禅也。
我观此老子,虽不设陷虎之机,大空升堂,小空入室;
虽不结羡鱼之网,鸟鹊迁巢,龙蛇避宅。
子湖狗口里刺得手秘,魔岩叉下有出身路。
所以镜有山鬼之形,妙于不见;
骨衔波旬之镞,本自无疮。
若人信得及,万株方藏影;
若信不及,五老峰前又出头。
老子是无为无事人,何须鄙夫百千偈赞。
诸人还会么:巨鳌莫戴三山去,吾欲蓬莱顶上行。